站不稳的峡江岩坡上,长出“夏橙之乡”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凡 通讯员 彭强 高明
山尖像锥子,山脊像刀子。
秭归县泄滩乡,能俯瞰峡江的大山里,大部分的可种植土地都位于40度以上的江岸岩坡上。
在这样一个条件艰难的地方,却是国内最主要的夏橙产区,被誉为“中国夏橙之乡”。
夏橙是最晚熟的脐橙品种,果实生长周期达到14个月,头一年的大果还未成熟,新一年的新果就又挂满枝头,被当地橙农形象地称为“两代同堂”。
来到产区摘夏橙,是种什么样的体验?6月16日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赶赴泄滩乡,探访夏橙采摘季。
16日中午,陈家湾村村民吴国茂家的几亩夏橙正在采摘,他递给记者一枚夏橙,随手掰开后汁水四溢,“采购的老板催得紧,天气再热,也要赶紧把橙子下了。”
从乡道向下俯瞰,橙园覆盖在峡江北岸,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夏橙。
运橙的货车已等待了半天,无人机从岸坡上吊起一筐筐橙子,过秤分拣后搬运上车。
展开剩余64%“下面正在摘橙子,敢不敢下去看一看?”在吴国茂的带领下,记者艰难地从一条盘山小道往下走。来回盘绕十多分钟后,才看到采摘夏橙的社会服务队。
坡度陡峭,难以立足,队员们都是盘腿上树,一手提筐,一手采摘。筐满后,再提到稍微平缓些的空地上,手持红旗摇晃给无人机定位。
无人机呼啸而来,将一筐筐夏橙吊运出山。“都是先预订再采摘,保证新鲜。”吴国茂告诉记者,今年夏橙不愁销,收购价比去年起码高了两成。
夏天气温高,劳动强度大,往年,采果旺销季节一工难求。记者尝试背起半筐橙子爬上山,在山坡上手足并用,走了一半路就累得气喘吁吁,而人工采摘的背橙村民,每天要背数千斤脐橙。
现在,专业的社会化服务队给橙农解决了大麻烦,公路旁的橙园实行纯人工背运,距离稍远的则实行人工背运与轨道运输相结合以及全程无人机运输。
吴承红的劳务服务队有100多名队员,剪枝、采摘、运输等服务一应俱全。“泄滩乡每个山头我们都去摘过。”去年,吴承红投资30万元购置了3台无人机、1套发电机和1辆运输车,还将5名队员培训为无人机飞手。今年刚开园,服务队就档期爆满。
“应用无人机和吊索小火车采摘后,每斤运费在3毛左右,比人工采摘省了一半以上,效率还高。”吴承红说,服务队当天在3个橙园同时开工,采摘量是10万斤,“预计要一直忙到9月初才能稍微歇口气。”
今年是夏橙丰收的大年,泄滩乡党委书记郑娇阳告诉记者,全乡预计收获夏橙5万多吨,占宜昌夏橙总产量的一半。
村民“点单”、合作社“派单”的模式,在脐橙大县秭归已非常成熟。像吴承红这样的社会化劳务服务队,全县有400多家,不仅可协助橙农采果,还能进行飞防、育苗、剪枝等技术服务。除了服务县域产业,经验丰富的队伍还到重庆、江西等地开展社会化服务,广受欢迎。
下午5时,吴国茂的橙园完成当天采摘。“夏橙采摘季刚开始,目前已采购了20万斤,今年预计至少要采购100万斤。”夏橙收购商韩小红现场结算了9万元果款后,催促司机赶紧出发,“市场不等人,这批夏橙要运到成都,那边的生鲜超市都等着要货。”
发布于:湖北省配资操盘推荐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