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时间,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高管会上,发表了主题为《求真务实》的内部演讲,深刻反思了百度的组织文化与业务得失,他将百度“打不赢仗”的原因归结为“不够聚焦”。
他说不是所有的赛道百度都能参与、都能赢,叮嘱高管们要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,主动收缩发力方向,搞清楚该干什么、不该干什么。
但作为一名从2011年玩百度贴吧、2016年做百度自媒体,到2025年亲历百度从辉煌到落寞的互联网从业者,我始终觉得,李彦宏的这份反思并未触达根本。
他说的那些原因都是表象,百度之所以总打败仗,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:一是百度系员工的系统性腐败,二是输掉自媒体后的连锁反应。
系统性腐败:从贪腐到不作为,生态的创造力被扼杀
这里的“腐败”包含两层意思:一是员工贪腐,二是员工不作为。贪腐问题不多说,感兴趣的可以看我之前的这篇文章。百度系员工贪腐实录:百家号生态溃烂的十年
做互联网行业的同行们,应该都清楚百度的调性,想要做百度的业务,没有关系是万万不行的。百度的业务一般只向关系户开放,普通玩家很难介入。
这种状态就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,百度亲手扼杀了自身生态的创造力。这些依赖关系玩家们,既没有创新的动力,也没有市场敏锐度,他们只会用陈旧的手法,在百度生态里捞钱。这样的生态,早就失去了自我迭代的活力。
当市场风云变幻之际,当别人都忙着搞创新之时,百度的员工们却像鸵鸟一样,把头埋进沙子里,沉浸在过去的辉煌里不愿抬头。
李彦宏的眼光确实很准,无论是AI还是自动驾驶,都是新时代的前沿赛道,百度当时是最早提出要做的,但到头来没有一个真正做成,全是“起了个大早,赶了个晚集”。
方向选对了却做不成事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团队的系统性腐败。于此,我给他们总结了八个字——对内应付,对外高傲。
对内,没有人愿意跑市场,没有人愿意担责任,领导布置任务,基层只想用最快、简单的方式应付交差。
对外,他们总是沉浸在“互联网巨头”的幻想里,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不愿意低下那高傲的头颅。
去年,百度副总裁璩静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我为什么要考虑员工的家庭?我又不是她妈,我只考虑她能不能在岗位上及时交付结果。如果你这么在意男朋友支不支持你,你可以辞职啊,我秒批。而且我根本没有义务了解你是哭了还是没哭,吵架还是没吵,我们只是雇佣关系。”
当时看到这段话,我笑了。难怪百度系的员工都是如此的不作为,原来大家“快速交差”的病灶在百度高层。
当管理层将雇佣关系简化为“结果交付”的冰冷交易,当员工的情感需求、职业尊严被完全漠视,谁还愿意主动承担责任?谁还愿意为了项目深耕细作?百度的这种冷漠文化,彻底摧毁了员工为项目卖力的可能性。
当管理者和基层员工形成这种对抗情绪,应付了事就会成为常态。领导们布置工作任务,员工只求用最简单的方式交差。
AI、自动驾驶等赛道,需要长期地投入和不断地试错,而在“只看结果、不问过程”的高压下,最终都沦为应付考核的表面工程。
项目推进过程中中,员工更是频繁离职,一个项目从启动到收尾,换三四波人都是常态。这样的团队,就是有再好的战略也难以落地生根。
自媒体失守:渠道之殇引发的连锁溃败
李彦宏说百度打败仗是因为不够聚焦,说不是所有赛道都能玩、都能赢。但是大哥,你看看其他家是怎么做的?
腾讯做游戏(端游、手游)、做音乐(腾讯音乐)、做影视剧(腾讯视频)、做社交、做自媒体(视频号、公众号)、做AI(腾讯元宝),哪一项没做?哪一项没成?
再看字节跳动,做自媒体(抖音、今日头条)、做影视剧(西瓜视频、红果短剧)、做信息服务(懂车帝、住小帮)、做搜索(头条搜索、悟空浏览器)、做社交(飞书)、做AI(豆包)、做工具(剪映、轻颜相机)、做商城(抖音商城),哪一项没做?哪一项没成?
所以,不要说什么聚焦不聚焦,哪家互联网企业不是多点发力、全面开花?百度之所以打败仗,从来就不是因为聚焦问题。
腾讯为什么能做好这么多事?因为人家有一整套国民级的推广渠道:微信、QQ、公众号、视频号。腾讯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能通过自有生态精准触达用户,形成“产品 - 渠道 - 用户”的正向循环。
字节跳动则更为典型。从最早的今日头条孵化西瓜视频,再到西瓜视频给抖音导流,最后靠抖音衍生出商城、音乐、工具、AI等生态,每一步都依托成熟的自媒体平台,完成流量转化与用户沉淀。
反观百度,当腾讯、字节都在用强大的自媒体平台做推广时,百度却只能依赖日渐式微的百度APP。
百度文心一言起步最早,如今却被腾讯元宝、字节豆包后来居上,其实并非产品本身体验不及,而是它缺乏高效的推广土壤。
腾讯能在微信、QQ 体系内瞬间铺开元宝的广告,字节能通过抖音、今日头条密集推送豆包的讯息,而百度却只能在自家有限的流量池里苦苦挣扎。
更被动的是,百度的产品不仅难以获得外部推广,还常常遭到竞品平台的有意压制。失去了自媒体这个流量发动机和话语权阵地,百度无论做什么都像隔靴搔痒,成功的概率自然远低腾讯和字节。
结语:从千亿市值到跌落尘埃
曾几何时,百度何等风光,市值突破1200亿美元,与阿里、腾讯平起平坐。而如今,百度市值竟被腾讯的子公司腾讯音乐超越,甚至股价都跌破了净资产。
如今,百度的用户正被字节、腾讯分流,就连赖以生存的搜索业务,也面临着被AI工具取代的风险。资本市场对百度的预期将至冰点。
我之所以写下这些,绝非对百度的苛责,而是爱之深恨之切。从百度贴吧的热闹非凡,到自媒体项目的亲身参与,我也曾是百度生态的忠实一员,我见证过它的荣光,也痛惜它的沉沦。
倘若百度仍将问题归咎于“不够聚焦”,而不直面“团队腐败、渠道失守”的硬伤,那么从落寞走向消亡,或许真的只是时间问题。
希望李彦宏能够真正看清百度打败仗的根源,它不是因为战线太长,而是人心散了、渠道丢了。
百度唯有刮骨疗毒“重塑团队文化、找到流量支点”才能重建生态势能,才有可能找回那个曾经的自己。
配资操盘推荐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