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入秋,不少人有这样的体验:早上出门裹薄外套,中午太阳晒热得脱衣,傍晚凉风起又赶紧穿上外套,昼夜温差大让人摸不着头脑。接下来,咱们一步步揭开秋天昼夜温差大的奥秘。
一、日照时间和角度是关键
咱们先从太阳说起。秋天昼夜温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太阳工作状态改变。入秋后,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移向赤道,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辐射角度变低,热量分散。白天虽太阳角度低,但秋季晴天多,阳光直射地面,地面吸热效率较高,所以白天温度不低,中午甚至较热。晚上太阳落山,地面散热,因白天热量补给少于夏天且散热快,温度明显下降。此外,秋天白天渐短,地面吸热时间比夏天短;夜晚变长,散热时间更长,因此昼夜温差增大。
二、少云天气让热量 “自由进出”
夏天,天空常被厚云层覆盖,像“被子”一样,白天挡部分太阳辐射,使地面温度不过高;晚上留住地面热量,使温度不过低,所以夏天昼夜温差较小。但到秋天,大气环流变化,空气中水汽减少,云层稀疏,常是万里无云。没了云层“保温被”,白天太阳辐射直达地面,地面温度快速上升;晚上地面热量无阻碍散发到太空,温度下降。以北方地区为例,入秋后常秋高气爽,蓝天无云。这种天气下,白天热得想穿短袖,晚上冷得要套外套,就是因云层少,热量“来去自由”。
展开剩余42%三、植被和湿度加持温差效应
除太阳和云层外,地面状况也影响昼夜温差。夏天,大地被植被覆盖,树叶、小草如小水库储存大量水分。白天,植物蒸腾作用带走部分热量,使地面升温慢;晚上,植被释放热量,起到保温作用。到了秋天,树叶变黄脱落,小草枯萎,植被覆盖面积减少,地面储水能力变弱。白天,太阳辐射热量大多被地面吸收,温度上升快;晚上,地面无植被帮忙,储热少、散热快。此外,秋天空气湿度低于夏天,干燥空气导热性差,白天无法有效传导地面热量,使地面温度偏高;晚上不能留住热量,热量易散失,进一步拉大昼夜温差。
四、不同地方温差不一样?
不过,秋天昼夜温差并非全国一致。一般而言,北方地区比南方、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。原因是北方和内陆多为陆地,土壤、岩石比热容小,如同小锅,吸热升温快、失热降温快;南方和沿海靠近水,水比热容大,好似大锅,吸热后温度慢慢上升,失热时降温也慢。
总的来说,秋天昼夜温差大,是太阳辐射、云层变化、地面状况和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这也是秋天独有的气候特点,记得早晚添件衣服就行啦!
发布于:贵州省配资操盘推荐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