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甲丸加减(出自《中医妇科学》)
组成:金银花 15g、连翘 15g、蒲公英 20g、紫花地丁 15g、茵陈 12g、丹皮 10g、赤芍 12g、生苡仁 30g、土茯苓 20g、栀子 10g、黄柏 10g、桔梗 6g、蒲黄 10g(包煎)、五灵脂 10g(包煎)。
功效:清热解毒,祛湿化瘀。
加减:腹痛剧烈加延胡索 15g、川楝子 10g;带下臭秽加败酱草 20g、鱼腥草 15g;热盛伤阴加生地 15g、玄参 12g。
大黄牡丹汤合红藤败酱散
组成:大黄 9g(后下)、牡丹皮 12g、桃仁 10g、冬瓜仁 30g、红藤 30g、败酱草 30g、赤芍 15g、丹参 20g、枳壳 10g。
功效:泻热破瘀,散结消肿,适用于急性发作期。
(二)气滞血瘀型症状:下腹胀痛或刺痛,痛有定处,经行加重,经色紫暗有块,情志抑郁,舌质紫暗或有瘀点,脉弦涩。治法:理气活血,化瘀止痛。验方参考:膈下逐瘀汤加减(出自《医林改错》)
组成:桃仁 10g、红花 10g、当归 12g、川芎 10g、赤芍 15g、丹皮 10g、乌药 10g、香附 12g、延胡索 15g、五灵脂 10g(包煎)、蒲黄 10g(包煎)、枳壳 10g。
功效:行气活血,逐瘀止痛。
加减:腹胀明显加木香 10g、陈皮 10g;兼有湿热加黄柏 10g、败酱草 15g;月经量多加三七粉 3g(冲服)。
少腹逐瘀汤化裁
组成:小茴香 6g、干姜 6g、延胡索 15g、没药 10g、当归 12g、川芎 10g、肉桂 3g(后下)、赤芍 15g、蒲黄 10g(包煎)、五灵脂 10g(包煎)。
功效:温经活血,化瘀止痛,适用于寒凝血瘀者。
(三)寒湿凝滞型症状:下腹冷痛或坠胀,得热痛减,带下量多、色白质稀,形寒肢冷,舌淡苔白腻,脉沉迟或濡缓。治法:温经散寒,祛湿化瘀。验方参考:温经汤合苍白术散
组成:吴茱萸 6g、桂枝 9g、当归 12g、川芎 10g、白芍 15g、党参 15g、丹皮 10g、法半夏 10g、苍术 12g、白术 12g、茯苓 15g、陈皮 10g、甘草 6g。
功效:温经散寒,健脾祛湿。
加减:腹痛剧烈加艾叶 10g、小茴香 6g;带下清稀加鹿角霜 15g、补骨脂 10g。
(四)气虚血瘀型症状:下腹部隐痛或坠胀,劳累后加重,神疲乏力,气短懒言,面色萎黄,舌淡暗或有瘀点,脉细涩。治法:益气健脾,活血通络。验方参考:补阳还五汤加减(出自《医林改错》)
组成:黄芪 30-60g、当归尾 12g、赤芍 15g、川芎 10g、桃仁 10g、红花 10g、地龙 10g、党参 15g、白术 12g、茯苓 15g、香附 12g。
功效:补气活血,化瘀通络。
加减:腰膝酸软加杜仲 15g、桑寄生 20g;带下清稀加芡实 15g、山药 20g。
二、外治验方与特色疗法(一)中药灌肠疗法(常用于慢性盆腔炎)验方:红藤 30g、败酱草 30g、公英 20g、丹参 20g、赤芍 15g、三棱 10g、莪术 10g、延胡索 15g。
用法:水煎取汁 150-200ml,温度 38℃左右,每晚睡前保留灌肠,10-14 天为 1 疗程。
功效:直达病所,清热解毒,活血化瘀。
(二)中药外敷法验方:千年健 15g、鸡血藤 30g、羌活 12g、独活 12g、当归 15g、川芎 12g、赤芍 15g、三棱 10g、莪术 10g、艾叶 15g、透骨草 30g。
用法:共研粗末,用纱布包好,蒸热后外敷下腹部,每日 1-2 次,每次 30 分钟。
功效:温经通络,活血止痛,适用于寒湿或血瘀型。
(三)针灸疗法主穴:关元、气海、归来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。
配穴:湿热型加阴陵泉、行间;血瘀型加太冲、血海;寒湿型加命门、肾俞;气虚型加脾俞、胃俞。
操作:针刺或艾灸,根据证型选择补泻手法,留针 20-30 分钟,10 次为 1 疗程。
三、名医经验方举例1. 柴嵩岩教授经验方(清热化瘀汤)组成:柴胡 10g、黄芩 10g、赤芍 15g、丹皮 10g、败酱草 30g、红藤 30g、生苡仁 30g、土茯苓 20g、川楝子 10g、延胡索 15g、香附 12g。
功效:疏肝清热,化瘀止痛,适用于肝郁化热兼血瘀型盆腔炎。
2. 刘敏如教授经验方(妇炎消汤)组成:金银花 15g、连翘 15g、蒲公英 20g、紫花地丁 15g、黄柏 10g、苍术 12g、牛膝 15g、丹参 20g、赤芍 15g、桃仁 10g、甘草 6g。
功效:清热解毒,祛湿活血,常用于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。
四、注意事项辨证施治是核心:中医治疗盆腔炎需根据具体证型(如湿热、血瘀、寒湿、气虚等)调整方药,不可盲目套用验方。
中西医结合治疗:急性盆腔炎或症状严重者,需结合西医抗生素治疗,避免延误病情;慢性盆腔炎可侧重中医调理。
生活调摄配合:治疗期间需注意休息,避免劳累;忌食辛辣、油腻、生冷食物;注意经期卫生,避免盆浴及性生活。
严格遵医嘱用药:中药煎服方法、剂量及疗程需由专业医师指导,尤其是含有毒性或峻猛药物(如三棱、莪术)时,需控制用量,避免损伤正气。
如需使用上述验方,建议先至正规中医院妇科就诊,通过望闻问切明确证型后,在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,以确保安全有效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操盘推荐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