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产3A游戏《黑神话:悟空》中,山西27处古建筑以震撼的虚拟场景惊艳世界,“跟着悟空游山西”成为文旅融合新IP。而现实中的山西,正上演着更为深刻的转型——从“煤炭黑金”主导的资源型经济,向以“算力黄金”驱动的数字经济加速跨越。依托国家“东数西算”工程战略布局,山西以绿色算力为支点,在太行山脉与汾河谷地间构筑起数字经济新高地,为资源型省份转型发展探索出全新路径。
绿色算力破局:太行山区的“清凉革命”
走进位于大同市灵丘县的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,色彩斑斓的“玄铁”配电室在群山环抱中有序运转。作为“东数西算”京津冀算力走廊的核心枢纽,这里藏着山西突破算力发展瓶颈的“三重密码”:技术革新、绿色节能与智能运维。
面对AI浪潮下爆发式增长的算力需求,基地首创“玄冰”混合冷却系统,采用“液侧冷板液冷+风侧磁悬浮相变”技术,巧妙破解传统数据中心高耗能、高耗水难题。在年降水量仅400毫米的干旱山区,该系统实现每100MW算力年节电3950万度,相当于减少4850吨标煤消耗;节水92万吨,相当于244个标准泳池水量。这一技术突破不仅使数据中心PUE(能源使用效率)降至1.15以下,更树立了北方缺水地区绿色算力的行业标杆。
展开剩余67%与此同时,“玄智”智能运维系统通过AI算法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,与合作单位联合开发的AI解决方案,依托一体化监控平台和IDC运营管理平台,实现冷却系统动态优化,运维效率提升超30%。这种“技术+智能”的双重创新,让曾经依赖煤炭的大同,转身成为绿色算力的“清凉之都”。
多点开花:山西算力矩阵崛起
在阳泉高新区,山西云峰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施工现场塔吊林立。这座总投资超50亿元的项目,建成后将承载商汤智能、时维智能、中科瑞华等3个智算中心,形成10000P智算集群。作为老工业城市转型样本,阳泉早在2016年便引入百度云计算中心——这座亚洲单体规模最大、技术最先进的计算中心,如今与云峰数据中心协同发力,推动阳泉算力规模突破13000P,直指“华北算力枢纽”地位。
阳泉的数字基建同样走在前列:率先实现5G信号市域全覆盖,2024年新增5G基站240座,每万人拥有5G基站达34个;建成全省首条万兆政务专网,获评“2023—2024年度新型智慧百强城市”。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使阳泉的智能矿山、智慧物流等应用场景不断落地,昔日“煤城”正焕发数字经济新活力。
向西百公里,吕梁经开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内,“天河二号”高性能超算中心持续刷新计算速度。其峰值运算能力达每秒4550万亿次,连续多年跻身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。依托超算中心,吕梁构建起覆盖能源、化工、材料等领域的工业仿真平台,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算力支撑。而在太原,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联合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,针对政务、医疗、文旅等场景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,将算力转化为“智慧政务”“远程医疗”“数字文旅”等实际生产力。
数字蝶变: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
山西的算力转型并非孤立发展,而是与能源革命、产业升级形成协同效应。在朔州,“风光储+数据中心”一体化项目利用清洁能源为算力设施供电;在长治,算力赋能煤化工产业实现工艺优化与节能减排。据测算,山西现有算力基础设施每年可带动数字经济规模增长超500亿元,吸引华为、腾讯等头部企业布局。
这场从“乌金”到“智金”的转型,不仅重塑了山西的经济结构,更改写了外界对资源型城市的认知。通过算力枢纽建设,山西正构建起“数据存储—数据处理—数据应用”的完整产业链,推动煤炭、文旅、制造等传统产业向智能化、绿色化升级。未来,随着“东数西算”工程持续推进,山西有望成为连接京津冀、辐射中西部的数字经济新高地,为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提供“山西方案”。
来源:中国经济新闻网
发布于:山西省配资操盘推荐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